"人在生氣的時候為什麼要大喊大叫?"

 

您也曾有過這樣的狀況嗎?

為了工作更有效率     為了讓產品品質更好

不小心生了氣

 

生氣是人的一種情緒現象,喜怒哀樂,人之常情。

人生難免遇到不真不善不美不公平不講理的事情,於是便會生怒氣、生悶氣、生閒氣、生怨氣…

殊不知,生氣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使本來不如意的事情更加不如意。

更嚴重的是,生氣極其有害於身心健康,可以說是自己摧殘自己。      

當兩個人在生氣的時候,心的距離是很遠的,而為了掩蓋當中的距離使對方能夠聽見,

於是必須要喊起來、叫起來,但是在喊叫的同時會更生氣,更生氣距離就更遠,距離更遠就又要喊叫聲更大…

 

 

而當兩個人在相戀時會怎麼樣呢?情況剛好相反,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因為他們的心很近,心與心之間幾乎沒有距離,

所以相戀中的兩個人通常是耳語式的說話,心中的愛因而更深,到後來根本不需要言語,只用眼神就可以傳情,

而那時心與心之間早已經沒有所謂的距離了…      

美國一位生理學家為研究生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進行了一個很簡單的實驗:

把一支玻璃試管插在有冰有水的容器裡,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狀態下的“氣水” ,結果發現,即使是同一個人,

他心平氣和時所呼出的氣成水後,澄清透明,可生氣時呼出的氣成水後則有紫色沉澱。      

他又把人生氣時的“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只過了幾分鐘,大白鼠就死了。這位生理學家進而分析得出,

一個人生氣十分鐘所耗費的精力,不亞於參加了一次3000米的賽跑,且人生氣時會分泌毒性的分泌物,經常生氣的人自然難以健康長壽。      

生氣既不利於身心健康,也不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那麼,我們就應當學會控制自己,萬一碰上生氣的事,要自己給自己“消氣”,

使不良情緒得到疏導,不至於“氣”出病來。      

有人認為“江山易改,禀性難移”,以為脾氣不好似乎是無法改變的,這種觀點不符合實際,也十分有害。

一個人性情急躁,易於動怒,固然與氣質上的特點有關,但主要還是一個思想修養的問題,這就需要性格上的自我陶冶與調適。

 

 

因此   人的"氣"   有如太極的陰陽

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果遇到了讓自己生氣的事

先喝杯茶

靜一靜

讓紅色忿怒的氣    消緩一點

讓內在的氣場能量達到平衡

 

而另一種說法是  人會生氣   其實是"不了解自己"

不知道自己當時要的是什麼

這時  何不讓自己"禪定"  簡單的問自己:  要什麼?  有沒有比較好的用詞或是緩和的態度來敘述或是溝通?

 

主編另一個體悟是: 生氣有如"七傷拳", 先傷己 再傷人, 對彼此都不好

怎麼說呢?  想想看  人要生氣時  是否會先集氣( 不論是累積負面有毒之怨氣  怒氣) 

再一次發飆給受予者  给對方來一招 "侯流坑ˉ" (快打漩風的絕招)  

或是來一技降龍18掌 等連續技(從亢龍有悔  一路打到  神龍擺尾)

此時 內心已先受到毒氣所傷   如上述實驗所言"人生氣時會分泌毒性的分泌物"

因此主編我認為  最高招的不是您有多少絕技   而是如金庸大師所說的老僧入定

心裡想著"他強由他強 清風拂山崗 他橫由他橫 明月照大江"

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老實說 要做到這個境界真的不容易

但主編提供您一個修練方法

作法是 :  講給其他 您信任的人聽   先不要講給當事人聽

先從生氣時"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的偏見

介由自己講給非當事人的過程中 "觀自在"

平靜下來後  自己再想想 "我要什麼"  

我跟對方是用吵架來證明自己論點強   能達到好效果

還是用緩和客觀的心情與態度來溝通討論事情??

想清楚後   再做最客觀最有效的溝通行為舉動

才能達到第三個意境"見山還是山  見水還是水"

 

承如很多前輩所傳承的一個道理

IQ能影響您的學習力及領悟力

但EQ才是影響您一生成就的關鍵因素

人常常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亂生氣    

甚至最嚴重的"悶氣"   氣死自己  腦筋打結  

讓另一半難過不知所措  也難為了自己

是最難化開的結

都不是明智之舉

而講給您信任的人聽時   

也等於幫您生氣時產生的毒排出體外

(我稱之為排毒氣作用)

 

同樣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

所以我們的情緒起伏, 我們不快樂。在生氣之際,

我們如能多想想︰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教書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作夫妻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  

那麼我們會為我們煩惱的心情闢出另一番安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字媒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